69岁考电脑驾照怎么样(线上+线下,老年人青睐哪种精神寄托?)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兰敏/文李艺/文邹财麟/图
编者按:
每年10月是全国“敬老月”。“老有所乐”“老有所娱”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南国早报推出“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策划报道,敬请关注。
=====================================================================================================
公园里有中老年人合唱团、乐队、舞队,老年大学、社区等场所也有针对老年人的插花、绘画、摄影等的培训班。线下的文娱活动不少,线上也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文娱内容。然而,一些平日省吃俭用的老人却沉迷打赏主播,成为网红主播的“真爱粉”,养老金被收割一空引发热议。专家介绍,相比年轻人,老年人更需要情感上的寄托,需要亲友的陪伴、理解和关怀。
在南宁某公园内,不少老人聚集在一起演奏和唱歌。
老年人线下活动丰富
近段时间,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南宁市各大公园、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了解到,多样化的文体娱乐活动吸引众多老年人积极参与。
在南宁市人民公园,老年人体育协会设置的晨练站里,每天都有不少老年人一起打太极拳,还有教练负责指导,吹拉弹唱的老年人也随处可见,热闹非凡。此外,公园也组织有免费的书法课、戏曲展演等,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在公园内练习合唱的老年人。
在新竹社区小花园的绿荫和长廊下,处处可见老人聚在一起聊天、下棋、运动的身影。“掷冰壶的时候要用力啊!”10月19日上午,新竹社区开展旱地冰壶活动,吸引众多居民积极参与。今年73岁的老人潘秀珍特别喜欢参与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当天早早就来到现场。
“我们这些老年人平时闲不下来,就想给自己找点事做。”潘秀珍说,她是社区艺术团团长,经常组织社区居民排练节目。平时,社区还会组织开设健康讲座、智能手机培训班、摄影班、八段锦班、手工班等培训课程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让他们也能学到新技能。
不少老年人生活也很“潮”
在短视频成为全民的娱乐新方式后,原本处于主流娱乐视野边缘的老年人,也被吸引进来了。
只要不下雨,66岁的周女士每天都会到南宁市人民公园练声唱歌,顺便录上一段短视频:有时是自己唱歌的样子,有时是公园里别样的风景。尽管短视频的点击量和网红没法比,但也借此收获了几个知音,大家经常通过留言互相交流、鼓励。
一名老人正用手机观看短视频。
除了短视频,线上免费课程的兴起,也在以另外的形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绘画、声乐、摄影……除了老年大学,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让不少老年人流连忘返。
市民李女士说,她母亲沉迷看直播、刷短视频,经常玩手机到凌晨,每天都要催促几次才会去睡觉。在短视频平台头部主播“一笑倾城”的上千万粉丝里,不少都是中老年人。有网友调侃说,想蹲守自己那不见人影的老父亲,就到“一笑倾城”的直播间。
两名老人在公园内用平板电脑观看视频。
实际上,我国老年网民规模庞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4.3%,老年网民规模为1.51亿人。
南宁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副主任卢杰表示,如今有很多年龄在60岁至69岁之间的“低龄老人”,他们不仅身体健康,会操作智能化手机,而且有钱有闲,这些“新老年人”更能接受知识付费、网购、网络社交等新观念,这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娱乐生活,也更容易沉迷网络。
老年人也有精神文化需求
“老年群体跟青年群体一样,都有精神文化需求。”广西社会学专家谢金甫认为,其实老年人更需要一种情感上的寄托,沉迷网络的老年人背后往往是被漠视的情感需求。一些人在退休后突然闲下来,又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精神上就会感到空虚,而子女可能又忙于工作,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多时候,老人需要的是陪伴、理解和关怀,现在的一些视频和直播正是把握住了老年人的这种需求,赢得了老年人的喜爱。
帮子女带娃,是不少老人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滕洁贞认为,大多数的退休老人有钱有闲,在线下也能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但有些老年人也有自己的苦恼。例如,在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里,老年人很容易被视作一个“工具人”,带娃做饭,出钱又出力,而子女对他们的关心往往局限在身体方面,对于心理需求的关注则较少。
此外,老年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差异,有人善于组建“朋友圈”,老年生活相对丰富;还有部分老年人不会安排退休生活,他们可能不喜欢热闹,不参加社会活动,但都会有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短视频或直播内容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所以老年人会更愿意在线上获得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