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动漫制作赵云怎么样(被日本人玩明白了?三国题材一百年前就遭魔改,赵云首当其冲)
引言:当年《真·三国无双》急需树立一名又帅又能打的武将,以便向玩家宣传“一骑当千”的爽快感。
每当提及“我国文化瑰宝为何总是被日本人发扬光大到全世界”的问题时,光荣总是能做到正确回答甚至提前抢答的程度,策略版的《三国志》若不计算正版销量单说普及程度,在我国肯定是千万级别;《真·三国无双》的港产电影版尽管比王晶拍的烂片还要烂,但还是完成了输出(原作),输入(游戏理念),再输出(改编电影)的文化产业链。当玩家们还在对迟迟不来的《真·三国无双9》感到怅然若失之时,光荣公布了名为《卧龙:苍天陨落》的原创新作,游戏主角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同时形象上又略显颠覆的蜀国大将——赵云赵子龙。
在明年我们必然会上手这款游戏之前,不妨就先从日本人对于赵云形象的“魔改”历史说起,看看浑身是胆的长坂坡战神,是如何从文学作品里的中年猛男,变成了后来的俊朗枪兵。
日式白话文——日本文学界对《三国演义》的“演绎”
在我们的通常语境下,《三国志》被认为是具有文献价值的历史文本,而《三国演义》里面无论“其智近妖”的丞相;“天下无敌”的三弟;还是刘备与曹操的“正邪”之争,显然是文艺工作者加工之后的产物。日本早在江户时代便从我国引进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并改名为《通俗三国志》,因为要照顾到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原作纯文学层面的遣词造句经过了诸多本地化翻译和修改,虽然整个故事走向,价值观判断和人物关系依然较好保留了原作精神,但是“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这个最早出场时身为“少年将军”的赵云,却由于日本译者对于少年有如此本领感到“不太合理”,于是便犯下翻译界大忌,把赵云描述为一名类似“中年猛将”的阿叔,使其在接下来一百多年时间里,成为了日本读者心中理所应当的“正确版本”。
江户时代画师笔下的赵云
到了1912年,经历了明治维新在物质和文化上的一轮高强度洗礼,日本开启了大正时代,一位名叫久保天随的作家出版了自己翻译(毫无疑问包含其个人理解)的新版《三国演义》。这里稍微歪个楼,各位可能会觉得《三国演义》怎么还兴是个人就能写啊?答案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因为写得好而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但三国故事本身如何讲述,谁来讲述,本就是一件不存在唯一标准的事情,而日本历史小说作家更是出了名的喜欢创作属于自己版本的三国故事,所以日本ACG作品魔改三国在他们看来更多是一种创作选项,不存在那种会翻个跟头就说自己是孙悟空唯一现世代言人的“六学”家。
久保天随的《三国演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可,他笔下的赵云也更加符合我们熟悉的,从少年英雄开始的成长轨迹。等到1939年,著名作家吉川英治开始连载《三国志》时,赵云已经“恢复”回本来面貌。而吉川英治作为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其作品在战后广为传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读者,这其中有一位1930年代出的小读者,自幼就热衷于阅读各类三国故事,尤其喜欢吉川英治的版本,这位小读者长大后成为了一名漫画家,他的名字叫做横山光辉。
吉川英治小说《宫本武藏》,后来被井上雄彦改编为《浪客行》
东汉没有整容术,那是漫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三位漫画家笔下的赵云
横山光辉的《三国志》漫画,可以视作《三国志》从文学过渡到到电子游戏的中间桥梁,而且是一座坚实稳固,由他辛苦搭建起来的桥梁。
纯属出于巧合,我的《三国志》启蒙,就是从横山光辉的漫画
1971年,也就是横山光辉开始连载漫画版《三国志》的时候,已经是一位漫画业界很有些名气的作者了。当时受限于产业规模和社会舆论,知名漫画家远没有今天这般受人敬仰,横山光辉完全是凭借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幸得到手冢治虫的青睐,并以《铁人28号》开创了超级机器人,正太(这个词的来源就是《铁人28号》的男主人公金田正太郎),动漫建构-玩具变现等诸多经典设定和商业模式。与此同时,横山光辉还是一位中国文化爱好者,玩家大都听说过前世嘉游戏制作人铃木裕来华采风的故事,横山光辉在我国的旅行经历,比起铃木裕还要深度,这也为横山光辉创作《三国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再是三国题材的“日服云玩家”了。
横山光辉与游戏业有着颇多合作
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横山光辉笔下的赵云多了三分基于大众脸的喜感,却少了七分PVP王者的霸气,单独拿出来很难让人觉得这是在长坂坡能杀个七进七出的少年将才,但横山光辉毕竟熟读原作,又有实地考察的功底积累,所以整个故事一气呵成,角色性格塑造生动立体,既有三国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宿命感,也不乏某位魏国猛将要害部分身中数箭而屹立不倒的漫画笔法。
当时出版社的本意,是要横山光辉继续创作像《铁人28号》一样的机器人漫画,因为这样可以继续与玩具厂展开商业合作,横山光辉则是以一份“对赌协议”为抵押,保证连载绝不断更的同时,让动画公司从一开始就同步制作动画,来实现商业回报(90年代,动画有了内容缩编式的重制,我国电视台曾经还引进播出过),从1971年到1986年,漫画连续十五年的长篇连载,在日本形成了一波由二次元主导的“三国热”。
横山光辉笔下的赵云
到了1983年,漫画家本宫宏志开始连载《吞食天地》,相比横山光辉“忠于原作”的理念,《吞食天地》可以算是一种颠覆。《吞食天地》的单行本虽然总共只有7卷,但本宫宏志却魔改上头,于是读者们看到了地痞流氓一样的刘备,起初与黄巾军为伍的关羽,毫无道理的独眼张飞(夏侯惇:怎么可以拿我的剧本!);吕布不仅有西洋人血统,与貂蝉是兄妹关系(董卓:那我叫你声小舅子,咱们就是一家人咯);而如此混乱的局面背后,是天界与魔界的彼此争锋,与其这样,本宫宏志直接去画《封神演义》不就完事儿了嘛!
《吞食天地》版赵云
可以看到游戏里就是直接挪用
与故事的平地起飞相映衬的,是本宫宏志大开大合的粗犷画风,包括赵云在内,可以明显看到作者的艺术风格受到永井豪,原哲夫等猛男的影响,男性角色大都是横眉冷目,把硬汉两个字刻在脑门上。精简后一路打打杀杀的故事线,充满力量感的人设,让这部更多用肌肉说话的三国作品得到了CAPCOM的垂青,很多老玩家儿时玩的《吞食天地》,就是基于这部漫画所开发的经典清版过关ACT。
同样魔改程度很高的三国漫画《苍天航路》,两名作者为韩国裔,算是补完了东亚三国对三国的理解
最后,真正能将《三国》题材的美术作品上升到艺术高度的,还要看我们自己的国人漫画家——郑问。郑问以历史题材漫画出道,代表作有《刺客列传》《阿鼻剑》等名篇,尤其进入到一名艺术家的成熟期之后,郑问逐渐摆脱掉早期作品里港漫式的卡通风格,转而将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相结合,创造出堪称艺术品的精美画作。严格来说,郑问并没有像横山光辉那样,去专门进行《三国志》漫画的连载,而是以纯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对三国人物的理解,收录在了《郑问画集——郑问之三国志》当中,画集的封面,便是有史以来最具视觉观赏性的赵云。
郑问版本的赵云,属于美术馆里办画展级别的艺术品
关于高智力武将转生到动作游戏这件事
郑问笔下的赵云形象已然登峰造极,游戏却有着自己的一套美术逻辑,赵云也就不可避免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转生”。
光荣推出的《三国志》系列,无疑是上个世纪末最具代表性的三国题材游戏。在系列最初三部作品中,身为武将的赵云被赋予了不亚于文官的智力,通过为数不多表现人物形象的头部立绘,玩家们看到了类似国产连环画画风的赵云(当年我国连环画都是由专业的美术人才进行绘制,水平非常高),文化上的亲切感不言而喻。
到了《三国志4》,因为央视的《三国演义》被引进日本并大受好评,光荣便直接与我国相关单位签订形象授权协议,从店铺用的宣传海报,到游戏里的人物立绘,一律以央视版角色形象为统一标准,我国当年电视剧服化道水平之高,历史考证之严谨,演员演技之专业,从光荣爽快的“拿来主义”中便可见一斑。
稍显遗憾之处在于,央视版的赵云按照人物年龄,找来老中青三位演员饰演人生不同阶段的赵云,这样的细节没能在游戏中得到呈现,而光荣也将在不久之后的全新ip里,尝试使用更为现代的设定风格,彻底改变人们传统认知里的《三国演义》。
这个全新ip毫无疑问就是PS2主机上走红并成为又一代年轻玩家三国游戏启蒙的《真·三国无双》系列。《无双》版本的赵云可谓“又帅又能打”,龙胆亮银枪配合C技与无双技,K.O了无数敌人,《三国演义》描述的那般战神级别战斗力,加上少年将军潇洒俊郎的外形,让赵云在玩家当中人气飙升,光荣对赵云的资源倾斜也越发明显,游戏封面,官方演示和开场CG里,都会选择把赵云放在C位,就连《战国无双》里面的真田幸村,一定程度上也参考了《真·三国无双》的赵云来进行打造,两位相隔千年的顶配枪兵,也最终在《无双大蛇》里面完成了会师。
原本《无双》里逐渐形成外观定式的赵云,因为《卧龙:苍天陨落》的出现再次改头换面,从官方宣传和试玩版的观感来看,赵云的形象相比《无双》具有不小的变化,原本偶像一样的白净面孔,经过乱世的晕染,显得更加沧桑。实际游玩与设定图则清楚表明赵云的服装造型不止一种,且有像是浪人的便装,和武将铠甲的明确区分,大概率会随着游戏流程推进,变换到不同的对应款式。
画风和玩法上的改变,让赵云褪去了乱军丛中一骑当千的一尘不染,外形上的“脏”在这里肯定不是令人嫌弃的贬义词,《苍天陨落》黑暗神话式的基调,势必需要会塑造外表一个不修边幅,并且因为某些原因深陷巨大压力中的赵云,没有身后蜀国的千军万马,倒是《无双》里面给安排过的老对手吕布雄风不减,一生未尝败绩的赵云,又该如何应对呢?
结语:如果把光荣早期的《三国志》比作三国题材游戏的黄金时代,《真·三国无双》划为白银时代,那么《卧龙:苍天陨落》即将开启的便是黑铁时代。众多如众神一般,褪去了横扫千军的光环和对开放世界不切实际的想象,转而来到相对硬核动作游戏的新舞台,形象自然也会根据环境发生上述变化,除非未来还有《真·三国无双9》,否则赵云是不会变回曾经那个潇洒英俊的少年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