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有效的给电脑降温(想要满血运行?快来了解下笔记本的散热优化方案吧)
我们都知道,配置相同的笔记本,其性能可以发挥几何,主要受制于其散热模块的设计,以及厂商在BIOS层面设定的功耗墙和温度墙阈值。但想让一款笔记本“满血”运行,想办法提升散热效率终归是没错的。那么,普通消费者都有哪些提升笔记本散热效率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避免因芯片发热引起的死机、降频卡顿和高温触感等问题呢?
清灰除尘换硅脂
笔记本异常发热其实都可以归结于散热模块出现了问题。有些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缺陷,散热模块根本架不住CPU和GPU满血输出,天生就自带“降频属性”,在更换导热系数更高的硅脂后有望得到一定的改善。
硅脂最重要的参数指标就是导热系数,建议选择导热系数不低于6W/m.k的产品,并记得向商家索要刮片、手指套等辅助涂抹工具
而更多产品的散热效率,则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其背后的原因来自堵塞的风扇、鳍片以及变干的导热硅脂。因此,当笔记本经常出现过热问题时,清灰除尘换硅脂往往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降温效果。
除尘换硅脂涉及到深度的拆机,在操作前最好先咨询客服是否影响日后的质保。如果你没有相关的拆机和DIY经验,建议寻求朋友或客服中心(需要收费)的帮忙。
在拆卸散热模块前,一定记得提前断开电源排线。而具体的拆机和除尘思路,则可以参考《想给笔记本清灰升级?先了解下如何拆机吧!》这篇文章,本文我们主要再介绍下换硅脂的方法。
除尘清灰需要进一步拆下散热风扇、以及连体的热管和散热鳍片,它们都是通过螺丝固定。其中,固定CPU和GPU芯片的螺丝建议按照对角线的顺序一一拆卸,避免受力不均压坏芯片,重新安装时也需按照这个顺序拧回去,而且不要一次就拧紧,需要螺丝全部装回后再依次拧到底。
固定CPU和GPU芯片的螺丝通常都是2颗~4颗
用柔软的纸巾将芯片和对应散热片背面位置的旧硅脂擦干净,在芯片表面挤出适量的硅脂,再用刮片涂抹均匀。最后重新将散热模块装回去,拧紧固定螺丝即可。
涂抹硅脂讲究的是尽量薄且均匀
散热外设来帮忙
如果你觉得拆机太麻烦,或担心影响质保,则可借助外设辅助散热,比如散热底座。有关这类设备的选购,CFan曾不止一次介绍过,所以本文咱们就不再赘述,直接给出选购建议。
理论上,在笔记本尾部垫一本书(注意不要挡住底部的散热孔)就能起到加强空气流通的作用,只是这种免费的方案效果比较玄学,主要取决于底盖进风栅格的开孔是否足够大。如果你注重效果的改进,建议挑选内置风扇的散热底座,由下朝上向着笔记本底部的孔隙“送风”。
笔记本底部进风栅格越多开孔越大,抬高笔记本时的散热效果越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散热底座内置的风扇并非越多越好,1个~2个大口径风扇刚刚好,且风道可以覆盖笔记本底部进风栅格区域的最重要。
此外,散热底座表面那层栅格面板的材质是铝网>铁网>塑料,在价位相近时可以优先考虑铝质面板。如果你平时使用外接键盘,建议选择可以调节高度的散热底座,寻找一个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使用角度。此外,很多散热底座还自带USBHub功能,可以弥补笔记本自身USB接口数量不足的问题。
如果你的笔记本散热出风口只有1个且位于机身侧面,还可以考虑抽风式的散热器,此类设备内置的风扇通常以5V和12V为主,产品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风量的调节方式和与笔记本之间的固定方式上。
根据笔者的经验,建议大家选择12V风扇的产品,因为这种抽风式散热器需要与笔记本散热孔紧密贴合,相当于把原风口堵上了,如果抽风时的风量不够散热效果反而会下降,但12V风扇全速运行时则存在较大的噪音问题,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找到一个平衡点。
笔记本内置的散热风扇都是离心式,理论上自身转速不会受到抽风式散热器的大风量影响。但从网上少数用户的反馈来看,有些笔记本长时间使用抽风式散热器后,自身风扇会出现降速或停转的问题。因此,从稳妥的角度来看,这类散热器不建议长时间使用,建议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启。
可惜,如今绝大多数游戏本的散热出风口都位于机身后部,上述散热风扇无法固定,也就无法享受抽风的待遇了。
系统降温更省心
笔记本厂商和微软在系统层面都提供了功耗控制功能,合理切换可以降低笔记本在低负载时的发热情况。以Windows10为例,在“控制面板→电源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到节能、平衡、高性能等预设的电源模式,节能模式会限制CPU和GPU的性能,当我们在上网和聊天时切换到此可以显著降低硬件发热。
很多笔记本厂商也会预设多种电源模式,比如野兽模式、均衡模式和安静模式等,和Windows10系统层面的类似功能相比,厂商的电源模式方案是通过更高级的功耗墙和温度墙阈值设定实现的,可以进一步降低硬件发热,或发挥出120%的性能。如果你的笔记本自带类似功能,建议用它们替代Windows10系统的默认方案。
如果你的笔记本厂商没有提供上述功能,则可以考虑使用第三方软件替代,AMD平台可以使用AMDuProf,而英特尔平台则可以借助ThrottleStop或IntelXTU,有关它们的使用方法,请关注CFan的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