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重装电脑文件prg格式(90年代的日式RPG是巅峰?现在的日式RPG真的不行了?)
众所周知,90年代的游戏机性能和画质都比现在要差很多,游戏卡带、光盘的空间非常少,像素风格是当时的主流。
但机能的限制并没有妨碍杰作的诞生,正是因为被像素风格所限制,RPG游戏中角色表情无法细致描绘,所以厂商在剧情上会更加用心,为角色加强个性。
不少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玩家,认为现在的日式RPG已经失去了当时的味道。导致不少人觉得日式RPG已经不行了,90年代才是日式RPG的巅峰。
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回顾90年代,和大家探讨一下日式RPG,真的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吗?
和大家一样,我在小时候也是首先接触到任天堂FC。那时候主要玩的都是超级玛丽、洛克人、冒险岛、炸弹人这类动作游戏。
第一款RPG游戏我还记得很清楚,我玩的是FC上的《最终幻想》,还是处于完全看不懂上面日文的状态下玩的。
当年玩过的游戏里面,印象最深的还是SFC上的《时空之轮》。这款游戏还是由堀井雄二与坂口博信两位日式RPG大佬联合打造的大作,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勇者斗恶龙》和《最终幻想》,这两款作品至今都还在推出续作。
除了两位日式RPG大佬的合作外,角色人设由《龙珠》的作者鸟山明担任,这完全就是一个梦幻组合。
由梦幻组合所打造的这款作品当然也是叫好又叫座,每当有评比RPG类游戏的时候《时空之轮》总能上榜夺得名次。
90年代,各大厂商也看到了游戏市场的魅力,纷纷加入了平台大战,当时的平台大战可要比现在要更加激烈。
任天堂的SFC、GB、N64,索尼的PS,世嘉的SS、DC、GAMEGEAR,日本电气homeelectronics的PC-E等平台上都诞生了许多款名作。
可惜,那时候国内SFC普及率是真的低,而且机器非常的贵,和磁碟机一起买应该超过2000元,买得起的都是非常的壕。
身边不少从FC入门的朋友都没接触过SFC,大部分人都是接触过MD然后就进入PS和DC的时代了。
平台多竞争大反而促使了很多大作的诞生,像《最终幻想》系列、《勇者斗恶龙》系列、《重装机兵》系列、《超级马里奥世界》、《街头霸王2》、《遥远的王国》、《太空哈利》、《索尼克2》、《天外魔境2》、《腐尸之屋》、《伊苏1·2》、《VR战士2》、《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樱花大战》系列、《异度装甲》、《北欧女神》、《超级马里奥64》、《塞尔达传说:时之笛》、《宝可梦》系列、《格兰蒂亚》系列、《莎木》等作品,都是那个时代最辉煌的作品。
当时的RPG游戏更是极为耀眼,让全世界玩家至今都难以忘怀的《最终幻想7》也是在这个期间和玩家们见面的。《最终幻想7》毫无疑问是90年代中日式RPG的代表作,它的剧情、3D角色、动画效果让作品成为了神话,同时也为PS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日式RPG游戏中,《最终幻想7》的高度是无需质疑的,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做游戏时的目标都是自家的《最终幻想7》,比如《最终幻想15》在日本宣传的时候就用上了“想要创作出超越最终幻想7的最终幻想”。
游戏的虽然销量挺高的,但是说实话是真的没能超越《最终幻想7》,导致最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只能用《最终幻想7:重制版》尝试超越《最终幻想7》。
可见《最终幻想7》这个系列顶点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超越的。
国内当时想要玩到《最终幻想7》也比较困难,我这边的租机房是真的没有这款游戏。全是靠一个懂点日文的壕朋友借给我,还手把手教我玩的,不然那个时连PS的记忆卡怎么存档都不会用,セーブ(存档)和ロード(读档)从以前就是记得最熟悉的单词。
说起来还有一点惭愧,总和别人说自己很喜欢日式RPG,《最终幻想》系列以前也就玩到了3,SFC上的4、5、6也忘了是为什么没玩过。
当我第一次拿到《最终幻想7》的时候真的很震撼,游戏光盘居然有3张。
游戏里的人物和场景都变成了3D的,还配有流畅的CG动画,世界观和剧情也更壮大,虽然听不懂,但是隐约能理解要拯救星球。
当时看着3D的克劳德、爱丽丝、蒂法、萨菲罗斯、忍者、会说话的猫都觉得非常的新鲜。
从这之后,90年代的PRG游戏都陆续转型成为了3D,游戏类型有所增加、画面更加绚丽、游戏玩法更加丰富、自由度也更高。
就这样日式RPG的热潮持续了数年,世嘉和日本电气homeelectronics的机器宣布战败,任天堂和索尼成为了日本市场上主流的主机平台商,和后来加微软成型了三足鼎立的状态。
日式RPG到底行不行,这一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
其实我想说,既然有的争那就证明还是行的,真的不行了那还争啥?
没有90年代那么辉煌是真的。
问题也不完全在日式RPG的身上,时代变了其他对手也更强了。技术进化了很多,游戏越来越多元化,日式RPG本身的新鲜感已经被我们体验的七七八八了,同时大部分人的需求不一样了,越来越多人倾向爽快的ARPG游戏。
即使如此,现在也还是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日式RPG。
《女神异闻录5》就是一款非常传统的日式RPG,回合制战斗、日期系统、COOP系统等元素统统都透露出了传统日式RPG的气息。
而它那充满逼格的UI就已经俘虏了很多玩家,动画式的精湛剧情更是让玩家二话不说掏钱购入。
心之怪盗团的“偷走你的心”一度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可见世嘉还是清楚玩家的心里想要什么,什么样的剧情可以吸引玩家。
再看一下《最终幻想7:重制版》,PS版毫无疑问是一款传统的日式RPG游戏。但是现在的重制版呢?战斗系统明显已经不一样了吧,它不再是传统的回合制RPG,而是融合了即时战斗的ATB战斗系统。
在保留原来回合制指令风味的同时,结合了现代流行的动作元素,让战斗节奏感更强。
战斗模式改变了,它就不是日式RPG了吗?只要它还是注重剧情,讲故事为主我认为它都还是日式RPG,毕竟游戏体验是需要螺旋上升的。
游戏好不好,不是类型决定的。没有说哪一种游戏类型就特别差,就是暴死的代名词,是还有很多因素的。不然Steam上那些三消小游戏玩法那么简单,消个半天就看张图的怎么那么多人买。
只要制作游戏的厂商给力,那么日式RPG这个类型肯定就不会不行。
当然,有一部分厂商也确实不思进取的,PS4时代的游戏建模都和PS2时代一样,游戏系统设定、玩法体验和20年前几乎一样。甚至连剧情都能模式化,续作除了换个名字、加个数字外剧情的套路和前作几乎没区别。有核心玩家支撑其销量,不能大富大贵但也可以过日子(道理我都懂,但我也是管不住手每次出了买,买了也骂)。
毕竟不是每个厂商都像史克威尔·艾尼克斯那样重制《最终幻想7:重制版》那么多年。
即使如此,我觉得这些厂商也至少学习一下光荣的《萊莎的炼金工房》,继续优化一下自身原有的游戏体验,然后在大家都喜欢的内容上下些功夫。
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有什么看法也可以留言一起分享出来给大家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