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电脑怎么样(执业兽医考试分析(十四)动物生理学1)
何为生理?定义是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生存的希望、活计。
前半句还挺容易理解的,后半句就有点悬了。所以赶紧看了一下这一篇章的内容,好像有点开悟:内环境的稳态,各种电位,微循环等,都是无时无刻在一种运动的状态之中保证生命的活力,机体的生存。主要内容如下:
一、机体的功能条件基本三方式
1.体液调节: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缺点:作用缓慢。
2.神经调节:特点:迅速,准确。缺点:范围较小。
3.自身调节:特点:简单,调节幅度小。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个反射弧有点像电脑的输入输出:感受器相当于鼠标,传入神经就是鼠标线(连接电脑),神经中枢就是电脑CPU,传出神经就是输出的那些线路,效应器相当于就是显示器(看到效果的地方)。
二、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膜)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即K+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而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因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少到0时,仍继续内转移,即为Na+的平衡电位。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功能。
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某些腺细胞。
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时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阈刺激: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该刺激强度的值称为刺激的阈值。
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
三、血液(主要考点)
血量:指机体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约为体重的5%~9%;失血不超过10%,不影响健康;失血到血量的20%,生命活动受明显影响;一次失血超出血量的30%,则会危及生命。
中性粒细胞:变形运动,吞噬、趋化性;(化脓性病、急性炎症早期多见)
嗜酸性粒细胞:无溶菌酶,不能杀菌,可吞噬;(过敏,寄生虫感染时多见)
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组胺、肝素(抗凝)等活性物质
单核细胞:渗出血管变巨噬细胞,强大吞噬能力,参与特异与非特异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①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在炎症恢复期、病毒性炎症、迟发变态反应、应中多见)。②B淋巴细胞:抗原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体液免疫)
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②凝血酶的形成→③纤维蛋白的形成。
抗凝物质:柠檬酸钠,草酸钾,草酸铵,肝素,低温因凝血因子,双香豆素等。
促凝:血液加温,接触粗糙面,补充维生素K,补钙等。(所以,临床上的一些出血症状,比如鼻腔出血,常用肌注维生素K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