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电脑

电脑怎么样切换账号躲避老师(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最近一条网友的私信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网友写道:

“锵锵妈,我的孩子平时很活泼外向,但是见到老师就像耗子见了猫,让他跟老师聊两句,他死也不肯,甚至平时路上遇到班主任,都想要绕开走!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胆大一点?”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看了她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老师并不凶,但我就是觉得害怕,尽量避免和老师的接触,工作以后面对领导也是这样的心态。

如果你自己就是这样,或孩子是这样,那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分析一下原因,同时告诉你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改善孩子的“畏上”情绪。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孩子“怕”老师可能是“权威恐惧症”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个孩子说说笑笑的在校园中走着,突然迎面来了一位老师,几个孩子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大概率是赶紧换条路,避免和老师见面。

可见“害怕”老师,是孩子们的一种普遍情绪,即便老师并不都是那么严厉,或者曾经“伤害”过自己。心理学家也早早注意到了人群的这种特征,把这种现象叫做“权威恐惧症”。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有权威恐惧症的孩子,会对具有管理权利和批评权利的人,比如班主任、老师等产生一种刻意回避的心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它跟我们东亚文化中的等级制度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跟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畏上情绪或跟家庭教育相关

在这位网友的私信中,提到了几个她羡慕的孩子,他们完全不畏惧老师,对于学业上不懂的部分,会马上跟老师作交流。而这种交流,也让老师更注意到他们,不知不觉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这些孩子大概率在日后的工作中也可以顺利地做好向上管理,跟领导不卑不亢地相处。

那,为什么同在一个文化氛围内,孩子们的差距如此大呢?答案就在家庭教育中。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和父亲的关系

对于小宝宝而言,母亲跟自己是合而为一的,而父亲则是第一个闯入的“他者”,是某种意义上的陌生人;也是孩子跟这个世界、跟权威相处的第一次尝试。

如果父亲带来的印象是严厉的、带来的情感体验大多数跟惩罚有关。那么当孩子将这种“父子关系”外化为“自己和权威者”关系时,就会下意识地意识地逃避、恐惧,甚至被权威者所控制,无法坚守底线。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2、是否处于一个指责和惩罚的环境

“你要是在捣乱,我就要打你的屁股了!”这样的话,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是不是很常见?

当孩子反问:你凭什么打我屁股?

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会下意识地说:因为我是你爸(妈)!

这种基于权威的指责和惩罚,会让孩子将外在的惩罚内化为自我否定,在面对权威,比如老师时,即使老师并没有指责他,孩子也会带着一种:“别让我的错误被老师发现,然后被指责”的心理投射。

更别说大胆的跟老师交流,平等的跟权威去探讨问题,或者在巨大的权威压力下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底线了。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电脑怎么样切换账号躲避老师(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做到这几点让孩子更“大胆”

孩子“怕老师”还有办法慢慢改善么?答案是肯定的,既然问题出在家庭教育,那么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亲子相处模式,就有办法让孩子变得更“大胆”。

因为我自己有“权威恐惧症”,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格外注意,因此锵宝非但没有对老师的“恐惧”,反而长成了跟大人或老师相处比我更自然的孩子。下面这些经验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带来帮助。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首先,不要害怕孩子挑战你的权威

想让孩子不畏惧老师,首先要处理好我们自己的心结。你是不是一边担心孩子见了老师绕着走,一边又担心孩子不怕老师而不好好学习?一边担心孩子畏惧权威,一边又想建立自己家长的权威?

当我们不怕孩子去挑战自己的权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空间时,他们就会充分发展自我。拿锵宝来举例,比如有一次我们出门旅行,我觉得应该往左走,锵宝觉得应该往右,我傲慢地认为大人肯定是对的,结果锵宝却是对的。我就蹲下来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并且在后面的选择中,给了他更多的权利。

在一次次的胜利和成功中,孩子会发现,权威并不一定永远是对的,也没有什么值得恐惧,而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选择。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其次,建立开放平等的交流环境

多跟孩子讨论问题,先别下结论,不要去判断,让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们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

举个例子,寒假马上到了,按照以往的做法,爸爸妈妈习惯帮他们安排时间和生活,让孩子按照父母的计划进行,父母则化身监督者。

其实不妨试试反过来,让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父母只是提提意见,跟他们充分讨论,再某个节点后,在去跟孩子讨论计划达成了么?如果没有为什么?

见老师躲着走?“权威恐惧症”原因在家庭,让孩子大胆记住这几点

最后,让孩子有接触其他大人的机会

最后一个我意想不到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跟更多的大人接触。因为工作原因,锵宝跟我团队中的小伙伴们都保持了很好的关系。这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小则大他二十几岁,大则跟我属于同一年龄段。

在拍摄或者服务甲方的过程中,他们把我带着的锵宝当做团队的一员,而我也没有刻意按住锵宝让他说“叔叔阿姨好!”,锵宝直呼他们的名字,相处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

事实上,他很快掌握了如何跟大人相处,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在面对陌生人时,比我更加自然。

写在最后

让孩子不畏权威,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帮他们建立强大的内心。从一次次自我选择的成功,跟成年人的交往经验上入手。让孩子知道,不需要害怕任何人,永远都要相信自己!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