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自制电脑音箱线(音响系统之短板分析(五)线材)
线材是HiFi音响界,产生最多神话和传说的领域。但以真实的系统实践而论,它是最不容易成为短板的环节。
用于HiFi音响的线材,一般都不会太差。只要是4n无氧铜这类品质以上的音响线材,其实已经达标了。但注意适当的线材搭配,与不恰当的相比,仍有5%左右的音效差异。而这5%,对于非常挑剔的烧友而论,已经是一个级别的差距,足以达到“2倍价差”的HiFi分界线。这也是各种线材神话得以流传的实践基础。
HiFi音响的线材,由于材质、粗细、编织方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音效特性。比如说铜线的音色较为温暖,银线的音色比较明亮;粗线的音效更为厚实,细线的解析更为清晰;单股线的协调性更好,多股线的层次感更分明等等。不同频率的信号,在不同的线材中,传输率、集肤效应、感抗、容抗是有些许区别的,而这些微小的区别积累下来,的确会形成各具特色的音效体验。
线材制作中,避震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所谓的“麦克风效应”并非空穴来风。工业流水线生产的线材,内部基本上都是以塑胶之类材料进行填充,这样就很难达到避震效果了。手工制作的线材,避震往往比较好,但要么费工要么费钱。屏蔽也是需要讲究的地方,有时需结合用电环境与功放接地的情况进行调整,还是相当复杂。
线材的应用,与其盲目追求所谓的“奢华、贵气”,不如追求“适当,不犯错”。电源线而论,纯铜线已经很好,需注意音源、前级、后级对电流的不同要求,选配适当粗细的线材即可。比如音源、前级线,以1.5-2.5平方为宜;后级线以2.5-6平方为宜,多数情况下4平方已足够。
信号线和喇叭线的使用,需建立在对各种器材音效特性的正确理解之上。“互补原则”仍是关键,补全之后,再加入一点自己听感喜好的元素,一套适当的线材组合也就成型了。对于初烧,或者器材购置不久,其实是无法深刻认识器材音效特性的。不必心急,先用一套简单的纯铜线,慢慢听;如果还有其它线材,就慢慢换,一次尽量只换一种,用心体会。听久了,器材特性自然也就熟悉了;用久了,线材搭配也就越来越恰当了。
线材的使用,勿要盲从,更不要妄为,在基本使用原则正确的前提下,宜慢不宜快。一边欣赏各种音乐,一边慢慢体会音效的细微变化,是一种乐趣。
祝各位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