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电脑

怎么样打开电脑的迷你终端(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当我第一次听到Mac要换成自研芯片的消息时,第一反应是肯定要先观望。因为处理器常被比喻作计算机的大脑,而苹果这次把整个芯片都换了,相当于换了中枢神经系统;再加上苹果官方的谨慎口吻,宣称要花两年时间来过渡,以及我对第一代产品的畏惧心理,因此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第一时间入手。

但是,当我收到了公司的这台M1Macmini并体验了一周之后,发现从Intel芯片到M1芯片的迁移过程意外地平稳,并没有出现太多预想中的兼容性问题,硬件性能的提升也让我感到满意。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这篇文章,我会分享自己的一些日常使用体验,并从「消费级电脑」的角度,给大家在购买前提供一些参考。

日常使用没有问题的M1芯片

一开始我确实很担心兼容性问题,因为M1芯片采用的是和Intel芯片完全不同的ARM架构,底层的编译方式就不一样。但后来发现其实多虑了,一方面是开发者们的响应足够积极,提前将应用为M1芯片适配(分为专门的M1芯片版本和同时能运行在M1芯片和Intel芯片的Universal版本);另一方面则是苹果提供的转译工具Rosetta2足够好,大部分没适配M1芯片的应用也能转译后正常运行。

如果你好奇自己在用的应用是什么版本,可以在「?-关于本机-系统报告-软件-应用程序」找到所有应用的版本信息: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查看所有应用的版本信息

我日常在用的Chrome、Photoshop(Beta)、LaunchBar、Ulysses、Todoist、Fantastical、Drafts、DEVONthink、Sketch等都已经适配了M1芯片。稍微小众一点的自动化工具KeyboardMaestro、BetterTouchTool、Hazel、Karabiner-Elements、Pastebot也都第一时间适配了。

其余比较常用的微信、Spotify、1Password、欧路词典、Setapp、IINA、Dropbox、MarginNote,以及一些小工具TextExpander、Bartender、AdGuardforSafari、Mosaic、CleanMyMac,都能通过Rosetta2正常运行在M1Macmini中。广受欢迎的Homebrew则需要稍微修改一下终端应用的参数,强制通过Rosetta2运行后使用。

理论上Rosetta转译后的应用会有性能折损,但由于M1芯片的性能提升非常大(后文会提到),所以在日常使用中感觉不大出来。如果不告诉我应用版本信息根本分不出来哪些是适配过的M1版本,哪些是没有适配过的Intel版本。唯一比较明显的例子是Photoshop,在M1Mac中安装最新版本的CreativeCloud,可以在侧边栏的「Beta应用程序」里找到已经为M1芯片适配过的PhotoshopBeta。一个简单的操作就能看出差别,当我导出图片时,Intel版本的Photoshop会感受到明显的卡顿,而M1版本则快很多。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适配了M1芯片的PhotoshopBeta

所以Rosetta2只是一个过渡工具,为还没来得及适配M1的应用提供保底方案。如果想要更高效地利用M1芯片,还是得尽早适配。

在M1Macmini中完全运行不了的例子也有,比如飞书,会循环闪退——重启——然后再闪退。有一则未经确认的消息称,由于底层架构改造较大,适配M1芯片的版本预计在明年1月底全量上线;飞书团队会先上架iPadOS版飞书到MacAppStore,可以在M1Mac上实现大部分功能。

如果你需要在Mac上使用Windows,那也是建议先不要购买M1Mac。目前所有的M1Mac都无法通过BootCamp(启动转换助理)安装Windows系统,主流的虚拟机应用ParallelsDesktop、VMware、VirtualBox也均未适配M1。现在仅有的方案是通过CrossOver运行Windows应用,但根据官方公布的游戏视频来看,性能表现并不理想。苹果软件副总裁CraigFederighi在接受ArsTechnica采访时提到,能否在M1Mac中运行Windows是由微软决定的,M1Mac已经具备了运行ARM版Windows系统的能力,只是微软需要决定是否将授权给予用户。

此外,我在用的一款将2K显示器开启HiDPI的工具SwitchResX目前也无法在M1Mac上使用,被广泛使用的开源工具Docker也仍未支持M1芯片。

有一些网站整理了应用的适配情况,并制作成列表供用户查询,如果你正在持币观望M1Mac,可以先通过这几个网站搜一搜自己的常用工具:

总体而言,M1Mac在日常使用中不会有太大问题,常用的App也基本进行了适配。

意味深长的iOS应用

M1应用、Universal应用、Rosetta2转译后的Intel应用,在显示内容与操作方式上其实都没有明显的区别,唯一能让我感觉到自己在用一台M1芯片电脑的是Mac上可以运行iOS应用了

当我满怀着期待在MacAppStore里搜索iOS应用时,发现大家最期待的Instagram、小红书、抖音、Netflix、Gmail、淘宝等都没有提供,我自己最期待的快捷指令、Timery、Annotable、VSCO、Snapseed等也没有出现。开发者可能出于用户体验一致性的考虑,也可能出于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或者出于商业角度的考量,最终主动选择在MacAppStore中下架这些应用的iOS版本,我认为比较遗憾。

不过当我仔细浏览了一遍自己的iOS应用后,发现还是能找到一些有趣的角度,供大家参考。

首先最实用的我觉得是小工具。macOS上大部分图片标注软件都年久失修,一直缺少一款功能全面、且简单易用的图片标注软件。iOS上一直是Annotable和iMark双雄争霸的天下,Annotable很可惜没有上架MacAppStore,但庆幸的是iMark有!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iMark

iMark功能和iOS版完全一致,而且支持从外部直接拖入图片进行标注,完成后可以导出到相册或剪贴板,非常方便。

图片拼接工具Picsew也可以在MacAppStore中下载到,功能也和iOS版一致,支持长截图、横向拼接、竖向拼接等方式。比较可惜的是Picsew只能从系统相册中选择图片,无法从外部进行选择,或许开发者之后可以稍微优化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macOS也是支持URLSchemes的,所以我们可以用URLSchemes来快速实现Picsew的拼图功能,具体用法可以查阅Picsew的URLSchemes语法文档。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Picsew

怎么样打开电脑的迷你终端(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另一个用法的思路是调用小组件。小组件功能在iOS和macOS之间是互通的,有的app本身可能在macOS上体验并不太好,但它的小组件本身并不具备太多交互功能,单单作为展示的部件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比如你不喜欢macOS自带的天气小组件,那么就可以用iOS版的彩云天气、我的天气等小组件将它替换掉。又比如Widgetsmith这款最近很火的小组件定制应用,在macOS上同样也是可以使用的。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iOS小组件在Mac同样可以用

此外还有:

Overcast算是适配比较好的一款应用,随着窗口宽度的增大会自动展开成iPadOS版;米家可以控制智能设备,同时它的小组件也可以正常使用,比如显示室内温湿度等;饿了么可以在macOS上点外卖,美团外卖和大众点评则没有上架;扇贝单词可以在macOS上背单词;微信读书、多看阅读可以在macOS上看书;微博客户端不像网页版那样会频繁退出登录;部分iOS游戏也可以在macOS上运行,比如发布会上展示的纪念碑谷;……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Mac上的iOS应用体验不怎么样,但我认为这恰恰展示了M1芯片的潜力。开发者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已经能获得一款正常运行在macOS上的应用。或许稍稍优化一下,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小工具类的应用,往往是更重需求而不是重体验,有当然比没有强。在Mac上运行iOS应用也意味着常驻后台,以及自动化的可能。

出乎意料的硬件性能

当我在苹果官网选购Mac时,有一项很明显的变化,苹果只提供了一种规格的M1芯片,都是8核CPU、8核GPU和16核神经网络引擎,于是选购流程中不再有选择芯片规格的步骤。

如果你问一位需求是消费级电脑的用户,i3、i5、i7的区别是什么,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答得出。即便能回答得出来,处理器的定位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它不像储存空间那样实际用多少GB就是多少,消费级用户(甚至大多数用户)对处理器的区别根本没有概念。

你可以在网上找到M1芯片的各种跑分测试,Geekbench单核跑分已经超过了迄今为止的所有Mac,多核跑分也超过了去年的16寸MacBookPro顶配,仅比MacPro、iMacPro和一些高配型号iMac低。即使你不关注跑分,也大概能明白M1到底有多快。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Geekbench单核跑分排行榜和多核跑分排行榜

我们唯一需要纠结一下的是选择内存大小。三款M1Mac均标配了8GB内存,最高可选配至16GB内存。

我在用的这台Macmini是标配8GB内存,日常使用都没有问题,多个应用、网页之间的切换都依旧流畅。普通用户的多任务操作基本不会同时涉及太多应用,根据我不严谨的主观观察不会超过5个,而且我认为也应该养成随时关闭不需要的应用和网页的习惯(可以用Quitter实现自动关闭/退出)。在这些条件下,8GB或16GB基本是够用的。

此外,今年的新款M1Mac采用了统一内存设计,让内存在CPU和GPU之间的数据共享更高效;而且,M1Mac的内存带宽约为60GB/s,比16英寸的MacBookPro快了约3倍;此外,三款M1Mac的硬盘读写速度也均比旧款更快,我的M1Macmini硬盘读取速度为2900MB/s左右,写入速度为2200MB/s左右。综合这些因素,基本可以解释M1Mac的内存不大,但性能依旧优秀的原因。

如果你只是听别人说内存要越大越好,并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这么多内存,那基本可以认定是不需要,买标配款的8GB内存就行。如果你非常明确自己的需求,那再考虑升级16GB,或者等明年的高端款式。

其实纠结内存大小也没什么用,因为苹果把内存卖得很贵(?♂?),从8GB升到16GB要加1500元,所以最终还是看你钱包里有多少预算,就买什么配置的电脑。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Macmini稍微特殊的地方在于它的内部有更大的空间,并且也具备散热风扇,这也让它在三款M1Mac中荣列跑分第一名。虽然有一块风扇,但平时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我尝试用FinalCutPro里导出一段4分20秒的4K视频,也无法让Macmini发出半点声响。Macmini的风扇并不是在电脑高负荷的时候才工作的,而是平时一直开着,持续稳定地帮电脑降温。由于M1芯片的能耗控制实在太好,我从Macmini风口的位置感受到永远是冷风,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可以把Macmini的背面对着自己当电风扇用了。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其它配置方面,M1Macmini的可扩展性稍微有所减弱。M1Macmini比旧款Macmini少了两个USB-C接口;网口也无法升级到10Gb,只能选择千兆;最多能外接两台显示器,支持一台6K+一台4K,旧款则支持3台4K显示器或一台5K显示器+一台4K显示器。

结语

这次更新的三台Mac(MacBookAir、13寸MacBookPro、Macmini)都属于消费级电脑,和我本身的需求很契合,电脑就是我的日常消费设备。稍微进阶一点的,就是跑跑自动化,偶尔涉及一些专业工具,但也不会太过重度。对于我来说,这三台M1Mac都是接近完美的消费级电脑——强劲的M1芯片,相对便宜的售价,用上了各项最新技术,并且没有明显短板。

下一代消费级电脑的开端:M1 Mac mini 体验

兼容性方面,大部分常用应用已经进行了适配,或者能通过Rosetta2运行,只有虚拟机和Docker比较受到影响,日常使用基本不会有大问题。iOS应用的加入也让M1Mac充满了潜力。如果你垂涎M1已久,我认为「这只螃蟹可以吃」。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