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怎么样打出行草书法(「愙斋书法」投国展,草书作品如何创作)
作为艺术性最高的书体,草书深受大众的喜爱。国展截稿在即,草书的创作要注意什么问题?请看往届国展评委和获奖作者的建议与经验。
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转发请注明出处。
李国庆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当前草书创作存在的问题
1.形式至上与书写性的缺憾。
一是空间构造过分讲究开合、收放、对比,容易形成字体僵硬,缺乏书写过程中笔势与字势的生动气息。二是过分讲究作品的染色与拼接,若再不甚理解颜色搭配,加之过度强调章法上的设计与组合,就更不堪入目。
2.跟风趋同与个性化缺位。
从这些年的展览情况来看,当代草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模仿、抄袭的层面,尤其是模仿、抄袭当代书家的书风泛滥成灾。
林景辉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更为严重的表现在二王小行草书风方面,不是模仿学习古代的二王法帖,而是抄袭、复制当代书家的二王书风,相互熏染、竞相模仿。
还有,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黄庭坚的草书也是泛滥成灾,在展览中“黄风”一涌而上,如水中“死蛇”漂荡不定。气势凶猛的当数张旭、怀素大草,那真是乌云滚滚、铺天盖地。
3.抄录古诗与文化修养的缺失。
展览中提倡书家书写自作诗词、散文、日记等,但很少有书家达到要求,同时这也是难题,文化修养的提高,不是简单而致、短期而成。书法是一场苦乐之旅,书家的终生课程是修心、修为、修学问。
4.取法多元与有震撼力作品的缺少。
书法取法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每位先贤身后都聚集了大批的追随者,相互交流与碰撞,都在期待带有灵感的火花出现。当下的大草创作,特别是大幅生宣大草创作,有激情、有思想而充满震撼力的作品更为少见。
徐右冰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局部)
草书创作注意事项
1.章草、今草、狂草三个大类
在近年各类展览的草书投稿作品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也是容易在初选中直接被下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章草用笔过秀,小草态势过静,大草用笔过燥。
2.用笔切忌平滑
平涂直抹,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或书写速度一味求快就会忽略了应有的转折、顿挫。同时,僵直的笔画容易破坏草书的整体节奏和韵味,弧线、S线和一波三折的直线才是草书的主流线条。另外,炫技导致的漂浮、油滑也是令人反感的。反之,则要防止行笔过慢、刻意雕饰,导致失去书写性。
王在禾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3.草书中的转折处
方圆兼施是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圆转,可适当掺些方折,以增加骨力。
4.气势贯通
气势贯通是草书的灵魂,对于大草而言,要从全篇出发,整体布局。有时字的腾挪很厉害,并不是上下对齐,而且字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有些字单独看是倾斜的,重心似乎不稳,但从整篇看则是均衡、稳定的。“整篇如一句,一句如一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内容宜生不宜熟
尽量回避太耳熟能详的内容,否则容易“撞车”,或陷入抄袭的无谓争端。关于内容和出处,有必要的做一下注释。如果自撰内容,请确保没有任何语法、平仄、韵脚等问题,否则会给作品减分。
6.风格出处
风格出处越纯越好。对投展作品基本功的要求,就是师法清晰,一看就知道出自某家某体,写杂了不行,且以形神兼备为上。
王志立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7.章法设计,形式先行
如何把形式作出特色和亮点值得多动脑筋,这个独特点可能体现在布白上,也可能体现在色彩和纸张、钤印上面。总地来说,对称式的布局是常态,非对称式的布局更能凸显出来。
8.关于拼接
色彩不宜超过两种;补色要做到巧用,不宜过宽过大过于明显;拼接的块数不宜过多。
9.狠抓细节,反复推敲
作品样稿写好后,反复查找问题,不断改进。一幅好的“国展”作品,非高手通常要反复书写多次。即便高手,常常也无法一次成功,好作品一定是在千锤百炼之后,某个机缘下一挥而就的。
作品形式
1.设色
总体以朴素最上,古色典雅次之,豪华又次。按书写水平高下依次运用,屡试不爽。忌拼贴过于华彩。
朱河山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2.章法
先求完整,复求茂密,再求生动。分间布白自然和谐,落款印章位置合理贴切,就可算完整。如果留白过多,则空洞无物。必须黑溢于白,实过于虚,才能有真力弥满的意象。再调和一些虚实层次、行间错落、大小展蹙,使之生动丰富,最为理想。
3.印跋
除常规的姓名章和引首章外,有些留白过于空旷或呈规则几何形状时,才需要加跋或钤印(最好是朱文印,白文印少用或不用)。但位置大小须妥帖合宜。长跋最好用不同书体,可与正文互为补益。绝不能给正文减分,更不能喧宾夺主。用印水平太次也不行。
4.材质
尽量考究,尤其是精雅一路,必须极精良之能事。材质要与作品的整体风貌相得益彰。慎用毛边纸等投稿。
何巧忠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5.品相
成作之后,审度品相容易被忽略。材质薄者、透者、劣者、破者,可以手工薄纸托底。不宜过厚(易折断),绝不可用机器装裱(无法重新揭裱,也与本届国展征稿启事相悖)。
常见问题
1.文本常见错误
因为文本出现问题导致作品在评审过程中被筛掉,这种问题自“国展”加入“审读”以来很常见,甚至入展作品中,或多或少有些问题的占到40%。这些错误举例如下:
(1)写错用错。古文字在不同词汇中存在不同写法,如:“范仲淹”的“范”,与“示范”的“範”;“经历”的“歷”,和“日历”的“曆”;“稻谷”的“穀”,和“山谷”的“谷”。
(2)字形不准确。如:“孔子曰”写成了孔子“日”,“汨罗”的“汨”写成“汩”,“昌”字把上面的部件写成了“日”字。
许达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3)草法不严谨,想当然地对点画进行减省;任笔涂抹,导致不可识读或误读。
(4)少字缺句。在抄录古人诗文的时候,落下一个字,落下一句话,这样的情况不多,但是也有。而且有些还是创作能力强的人,因为太自负,写完没有认真去检查。比如一幅不错的章草作品《捕蛇者说》,开篇写“永州之野产异”,“蛇”没了。
(5)拿来主义导致将错就错。偷懒,抄别人现成的书法作品,连同别人写错的字也一起错。是人都可能会犯错,甚至是名家,也有可能出现笔误。
(6)电脑一键翻译易出错。目前电脑网页查询和手机查询书法字典的方式比较受欢迎,但因字库来源多而杂,有时候也会出现错误。当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时,还是建议向老牌出版社出的书法字典查证。
王厚祥第十届国展获奖作品
2.内容不适,文意不宜
(1)喜庆之际,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类内容,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2)写完作品正文后,题款时采用“顿首”一词,这是不懂“顿首”的含义。
(3)题款时“节录”“节选”“节抄”与“某某某书”前后并用,亦显得重复。
(4)年代加字号的组合不可取,如“唐太白诗”,作者本意为“唐代李太白的诗”,但结果却成了“姓唐名太白的人写的诗”。
(5)在写完正文后,落穷款,却没有任何说明、注释文字等,署名时却有“并记”“并识”字样。
(6)许多作品并无磅礴气势,未见墨色淋漓,却强说“一挥”“挥汗”,也有矫情和失实之感。
吕金光第九届国展获奖作品
3.不细读征稿启事
投稿需认真。认真解读征稿启事,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俗话说客随主便,如果连主办方的基本要求都不注意、不遵守,离入展就有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比如:作品不要超过长度,因为有统一的悬挂架;名字与身份证不符,不按要求位置标记作者信息等,都是不应该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