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电脑

天马电脑纫机怎么样(「冬日回忆」母亲的缝纫机 作者:李丰梅)

母亲的缝纫机

文/李丰梅

天马电脑纫机怎么样(「冬日回忆」母亲的缝纫机 作者:李丰梅)

「冬日回忆」母亲的缝纫机 作者:李丰梅

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一台标准牌缝纫机。黑亮的机头正面“标准牌”三个烫金的大字闪闪发光,显得高贵而大气。棕色的面板平整光滑,总是纤尘不染。两个轮子上一条小拇指粗细的皮带总是油油的。相比之下脚踏板就显得简单卑微了,不但位置低,而且一直被踩在脚底下,不知疲倦“哒哒哒、哒哒哒……”转动着,似乎是机头忠实的仆从。它的年龄比我都大,奶奶说那是母亲的嫁妆---外公一年的积蓄给母亲置办的。

母亲辛劳的大半生都是勤勉的。母亲有一手做裁缝活的好手艺,但是她的手更多的时间却用来操持锄头铁锨,因此,缝制衣服往往是农闲的冬天,或者下雨天。母亲虽然没有专门学过缝纫,但是她天性聪慧,无师自通。中山装、西装、运动装,只要端详几眼就能做得出来,而且穿起来熨贴精神。上至老人的寿衣,下至婴儿的月子服,也不管是棉衣还是单衣,总能做得让人无可挑剔。

「冬日回忆」母亲的缝纫机 作者:李丰梅

记得那时候每到腊月是缝纫机最忙的时候。“哒哒哒”的缝纫机歌唱声晚上伴我入眠,早上把我从梦中叫醒。醒来看见母亲总是一个姿势:躬身俯在缝纫机上,两眼紧盯着上下跳跃的缝纫针,双手在缝纫机面板上灵活操作,上下翻转布料,双脚有节奏地蹬着踏板,配合协调有序,那娴熟的动作让我常常想到钢琴家的即兴演奏。大年初一早上出门,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出门互相见面,不约而同都要夸奖母亲的手艺。母亲给人家做衣服从不收一分工钱,她常说“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乡下人最是质朴,农忙时节,我家地里的农活做不过来,乡邻们自然主动过来帮忙,有什么好吃的,非要送来让母亲分享。

不过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里,人们只有过年才用料子布做新衣服。更多平常的日子,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来的。母亲用缝纫机一针一线连缀着艰苦的日子,温暖着一家人生活。孩子们穿着嫌小的、大人穿破的、街上卖的布头……甚至布料的包装袋,在她手里都能变废为宝。大人的改做给小孩穿,没法改的拼接做成床单、书包、小板凳套等实用好看的生活必需品。贫苦的生活在她手底下总能变换出缤纷的色彩,丰富着我们单调的童年。

「冬日回忆」母亲的缝纫机 作者:李丰梅

如今那台缝纫机已经很破旧了,零件破损老化,更换过无数次,先前铿锵有力的哒哒声变得迟钝缓慢,时不时还卡顿。它像一头迟暮仍然耕耘的老牛,静静地立在那儿,像是回忆,又像是沉思。母亲年纪也大了,眼睛看东西时常有重影,可仍不辍劳作,保持着勤俭的本色,就像那台永不停歇的缝纫机。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衣服再不用家里的缝纫机缝制,布料缝制的书包也没人用了,衣服更不用补补缝缝。时常看到母亲对着我们淘汰的一大堆衣服念叨:可惜了,这么好料子……后来发现家里又添缝纫机的用武之地:母亲把颜色相同的布料剪成同种形状,然后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再把不同颜色的布料缝纫拼接起来,做成门帘;把边角料填充到废弃的烟花筒里、硬质包装盒里,上面套上缝纫拼接而成的彩色坐垫,那种对称美,别有一番农家生活的情调。后来不但我家有,左邻右舍家里都有,不用说,都是母亲的杰作。因为村里有这功夫,有这情趣,能做得这么讲究的,唯有母亲。

此刻,我钻进暖暖的被窝,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仿佛看见母亲又佝偻着腰,坐在没有漆漆的板凳上,俯身在缝纫机旁眯缝着眼穿针。滴滴答答的雨敲打着窗玻璃,似乎是那台破旧的缝纫机“哒哒哒、哒哒哒……”歌唱,像儿时哼唱的催眠曲伴我入眠。

「冬日回忆」母亲的缝纫机 作者:李丰梅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