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电脑

戴尔电脑提供商怎么样了(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今年的戴尔,算是科技圈“情场甜蜜,商场失意”的典型代表了。自今年以来,戴尔股价已涨超67%,特别在本月初,发布财报的戴尔股价一度飙涨近21%,创历史新高。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这一切并不是戴尔在PC业务有任何起色,而是攀上了英伟达这个芯片巨头。两者在今年宣布合作推出ProjectHelix,开发集成AI服务。在一众西方分析师高喊“这就是戴尔生成式AI解决方案”之后,戴尔的股价一路飙升。而在商业领域,由于今年年初那句“停用中国造的芯片”,他们的老本行——电脑却卖不动了。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据知名技术市场分析与咨询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戴尔在国内的个人电脑出货量只有80.8万台。不仅同比暴跌52%,也将国内PC界老三的位置拱手让给了华为。体现在具体财报上,第二季度,戴尔的营收仅为229亿美元,同比下降13%,利润只有1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8%。不知道今天的戴尔还能和英伟达你侬我侬到什么时候,但在“去中国化”这件事上,戴尔是求锤得锤,走得一点不冤。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戴尔“去中国化”进度缓慢,中国市场被本土厂商蚕食

今年年初,戴尔公司对外放出消息,称在2024年前,将实现“所有芯片产品的去中国化”。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戴尔的供应商被告知,避免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中国制造芯片的数量,包括非中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此外,戴尔还要求电子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等其他组件的供应商和产品组装商,要按照戴尔的计划提高在中国以外国家的产能。根据戴尔的计划,除去芯片外,他们要在2025年前,将50%的产能移出中国大陆,其电脑将逐步不含中国痕迹,不使用任何中国生产的芯片和零部件。

目前,戴尔笔记本电脑的两大主力代工厂仁宝和纬创,正在不断扩大越南产能,建立新厂,以满足戴尔的需求。戴尔计划,纬创在台湾、越南两地的PC生产线,能在2025年承接戴尔40%的产能。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然而这只是预估情况,众所周知,立讯精密2016年就在越南北部建厂,2019年还给越南工厂增加了2.5亿美元投资。而富士康、歌尔声学、比亚迪都在越南开设了工厂。厂子多、劳动力少,让当地工厂的体量完全无法和中国境内工厂相比。以郑州富士康为例,30万工人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而越南目前的数十家头部电子厂,才聚集了不到20万人。

“去中国化”进度的放缓,也让戴尔公司陷入了尴尬。近期,当被问及“去中国化”的计划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改变了年初强硬的说法,称“去中国化”在探索对客户和业务有意义的全球供应链多样化。他还强调,“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我们有团队成员和客户为其服务”。

无论如何,戴尔贸然喊出“去中国化”的口号,是极其缺乏智商与情商的。而此前销量一直在中国市场排第二的戴尔,是有绝对的可替代性价值,华为、联想、宏碁、神舟、华硕等都可以替代它。

早在今年一季度,戴尔在整个亚太市场,出货量下降超40%,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了45%,国内销量排名也降至第三,而华为成为前五厂商唯一的逆势增长的厂商。然后在第二季度,戴尔甚至被华为超越。

数据已经证明,戴尔在中国市场丢掉的份额,基本上都是被华为、联想、小米等本土厂商拿走。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然而,戴尔被华为超越,并不意味着两者间的产品存在优劣,而是本土消费者对戴尔“吃中国饭、砸中国碗”这一行为的极度不满。

戴尔中国往事:从浓眉大眼到卸磨杀驴

事实上,在进入中国25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戴尔一直以浓眉大眼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加上彻底中国本土化的全产业链,一度让戴尔成为国内各地的“座上宾”。比如,戴尔在厦门的总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1997年的周末,戴尔公司的一通招商电话直接从北京打到了厦门市政府,招商人员询问厦门是否对戴尔建厂感兴趣。厦门政府在挂断电话后,当天就组队奔赴北京。厦门的高效最终打动了戴尔,因为“高效”二字是戴尔“零等待、零库存”所必备的硬件。

为了协助戴尔落户厦门,厦门政府第一次为一家企业成立了特别领导小组,24小时为戴尔提供贴身服务,以解决戴尔实际运营时遇到的各种具体困难。比如协助戴尔招聘各层次、各类别的员工,提供招聘资讯和通道,为戴尔招聘到不少行业顶尖员工。甚至,厦门政府为了让戴尔的工厂可以稳定运营,还把戴尔厦门工厂的备用电,和厦门机场的备用电放在同一套系统,保证了戴尔厦门工厂不会受到停电的影响。仅用7天时间,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就完成注册登记,并仅用数月时间,厦门就完成了戴尔全球第四个生产基地的建设。这在当时的中国,这种速度难以想象。

除厦门外,重庆此前也为戴尔的入驻频亮绿灯。2007年,为了鼓励戴尔进入重庆投资,重庆市不遗余力低价卖地、降低水电费、免收高速费、发放招工补贴。并且时不时就关心戴尔是否在运营过程中遇到问题。正是这样的努力,创造出戴尔在重庆“一小时内能够采购到80%零部件”的奇迹,同时,戴尔公司在重庆的运输成本仅为平均水平的50%。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戴尔受到北美市场的影响,全球利润发生了断崖式下跌48%,但重庆的产业链,为戴尔的笔电产线提供了稳定可靠廉价的产能,这里生产的2500万台电脑,成功让戴尔躲过一劫。

“在中国”,戴尔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光在2008年,戴尔中国区涨幅达到28%,是其他地区的4倍,帮助戴尔起死回生。甚至,多年来中国政企也一直在采购戴尔的服务器、存储与电脑。而今天,受益于中国的戴尔,却在“为中国”这一现实问题面前,然成为了忘恩负义的背刺者。

戴尔的忘恩负义,中国如何应对?

一家国际企业主动歧视本土芯片、供应链,是前所未有的反全球化恶性事件。国内不少行业内人士的观点是,戴尔在没有明确受到政治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做出这一决定,那么只能证明戴尔只想从中国市场牟利,不想承担应有的责任。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如果戴尔尊重中国市场,即便遭受美国政府压力,也会尽力争取让美国政府做出一定退让。但强调政治正确的戴尔,表现得比美国政府更激进、更主动,甚至不惜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这无疑是对中国市场、消费者以及监管的十足挑衅。试想,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欧洲、美国,甚至是印度市场,戴尔会遭受什么样的处罚?

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比如,在德国等国家已经为此设立了《供应链法》,企业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应将整个供应链纳入视野,并以分级的方式对其负责。如果戴尔一意孤行退出中国,我们的供应链受害企业应该联合起来,让戴尔付出应有的代价。但无论如何,进入中国25年的戴尔一旦离开,定会给中国完善的供应链留下深深的伤痕。

中国是这一供应链的缔造者,戴尔则是受益者。围绕PC形成的产业生态和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生态环境一样,既精巧又复杂,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以重庆为例,目前重庆的笔电产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1年笔电产量超过1亿台,产值逾4000亿元,占到全球四成市场份额。以笔记本电脑为核心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占同期重庆出口总值的72%,电子信息制造用工人数达到49万。这样一个体量的供应链,如何在离开戴尔之后继续生存,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

欣喜的是,我们看到随着小米、华为等本土品牌的苏醒,我们已经开始凭借手机、大屏产品的联动等夺取传统PC厂商的市场份额,让原本的供应链获得新生。而对于执意出走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只是靠某种政治鼓动和一腔“热血”急不可耐地要实现中国产替代,未来势必会成为戴尔们不可承受之重。

戴尔电脑提供商怎么样了(戴尔“去中国化”才刚开始,就惨遭中国消费者“去戴尔化”)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