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电脑

电脑怎么样看美国大片(亲身感受美国大医院的门诊就医)

今天上午大妹妹开车接我,再到老人公寓带上母亲,一起去长岛NorthwellHealth的肿瘤研究所。这是一家犹太人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进病房大楼时,一名中年男士的值班门卫要检查ID号,我的护照没有带在身边,就不能上楼。经过沟通表示有拍照的也可以。我就一个人坐在旁边,与家里联系,等待家人拍护照页面传过来。可能是时间比较早,来医院的病人不多。门卫不忙的时候,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用双手指头有节奏地轻轻拍打桌面,自得其乐。看见来上班的工作人员,无一例外,主动问候“goodmorning”。不一会,护照页面传过来了,马上递给门卫,他把相关信息敲打在电脑上,连核实身份的“动作”都没有,就给了我一张写有英文名字的卡片,放行上楼了。

我乘电梯到了3楼,是胸外科候诊处,与母亲、妹妹会合(她们先上楼登记有关资料,送上了前几天在法拉盛医院拍的CT片子)。不一会,我们就被呼叫进入诊疗区,工作人员带进一个房间,不到10平方米。里面有一张很大的可以升降卧的皮椅,一台电脑,一个检测身高体重的设备,一部血压计,一处洗漱台,两张坐椅。先是一名女护士助理给母亲测血压,她出去后,又进来一名女医生助理(介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级别),满口中文与我们交流,询问了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药物过敏、家族癌症患者等问题,在一张表格上作了标识,让我们静候,就出去了。接下来,是半个多小时的等待。

聊天中,妹妹简要介绍了美国的医疗情况。主治医生与医院是合同关系,每看一个病人,保险公司给医生一份钱,再另外给医院一份钱。换言之,医院的收入是医生“带来”的,所以医院对医生非常看重(尤其是知名医生),医生上班时间很自由,自己“把握”,多看病人多收入。很多医生在医院上班,同时自己还开诊所。但行医除了有执照外,还要买“误医险”,医院要买“意外险”,患者出现问题,涉及到钱,都是保险公司负责。在美国到大医院看病的人并不多,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家庭医生、私人诊所就解决了。医院收费很贵(住院一个晚上都是“万”字起步),好在基本上是保险公司出大头。真正“穷人”、住老人公寓的无收入来源者,由政府出资,保险公司百分之百支付看病的费用。患者就医都是逐一安排在单间诊疗室内,医生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与病人(含陪同的家人)接触,而不是病人挨个到医生诊室就诊。据说美国非常尊重病人的隐私,我估计与医院病人“少”也有关系。另外,所有仪器、抽血等辅助检查结果,各个医院统统“认可”,无须病人换一家医院就重复作一次检查。

“你好,你好!”一个身着黑色西装的中年男性推门进来,浓郁的“粤腔”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这就是我们提前预约的李医生(香港人)。脑子里一个念头闪现,“姗姗来迟”的医生,与国内的“大首长”一样,总是最后才出现,可见其“地位”、“尊严”与一般人是不一样的。5年多前他给母亲做了肺Ca手术。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份病历说,“新发现的肺部病灶一年多了,没有什么变化。暂时还不需要手术,继续观察,一年后拍片再来诊疗”,并安慰我们不要太紧张。妹妹接着说,“李医生您越来越年轻了,满面红光,真好”。他笑笑说,“还好,还好,谢谢”。说完就告辞了,前后不到3分钟时间。这就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的美国大医院门诊就诊的全过程。离开时,注意到门墙上贴着3张(中、英、西语)同样内容的宣传单,醒目地写着“治愈、尊严和相互尊重”

电脑怎么样看美国大片(亲身感受美国大医院的门诊就医)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美国与中国,私有制与公有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文化与悠久历史的文化,方方面面真是有着巨大的差异。“差异就是矛盾”,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大私同公,大公似私”。什么都不是绝对的。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谐共生,殊途同归,让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希望能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2023.8.17.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