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医药收银工作怎么样(因为是国企)
因为是国企
商业工作,技能显现不明显,尤其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国企。这就给关系和混子留下了空间和土壤。很以前的就不说了,仅就改革之后我应聘的国企来说,因体制原因产生的管理和违规及浪费的资产和资源就不是太少。
我是执业药师,药房里的购、销、存都是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来操作和检查的,简称《GSP》。《GSP》规定,开办药房必须配置执业药师担任质量负责人。因为执业药师专业和熟悉法规,在药房里起日常监督指导作用。员工进入公司,也首先就是要有经过培训并考核的《GSP》证。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
一、撒谎,胆大,权力
然而到了底下,就什么情况都有了。公司给每个门店都规定指标,完成得好自然是店长的成绩。但指标定的都很有经验,基本是要竭尽全力才能完成。
那一年,我因为买了经济房搬家到较远的闵行区。某医药连锁公司新开了一个药店正招普通药师。因为大公司实力强,我执业药师待遇不变,我就以普通药师岗位进去了。店长是新考取的执业药师,可能她很想在店里突出一下她执业药师的价值,总是想把我换个普通药师,还拉帮结伙,制造我和员工之间矛盾。
因奖金都归店长分配且不公开,她就把我的钱都给了那个她拉拢的营业员,还安排其当质量员有200元津贴。那个薪资1600,仅有一年工龄的营业员工资总额都拿到2600了。有我这个执业药师摆着,竟安排营业员当质量员?
她是以自己的喜好和权力来看待和安排工作的。人虽年轻,也被国企那一套熏染十几年了。沿袭下来的权力和立场观念远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耳熟和认可。可那奖惩不失去了意义吗?
她不指望我给她多卖药,搞了一个小批发。联系一个在老干部卫生所负责进货的邻居,以低于批发价供货给他。
其中有大量的青霉素,头孢呋辛酯,甚至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这类的脑血管用药等必须凭处方销售的针剂类。在处方销售登记本上还每次5盒的逐一记录售出的数量。无论是处方用量,还是处方造假,或是没有处方,都是严重违反《GSP》的。而且,价格是亏本的。
我们本来是连锁店的零售药房,公司软件系统都是统一的,怎么能有批发价格呢?只是有会员和店长权限打折项,输入店长工号可以打折5%--10%。青霉素的最低折扣率就是95%,而她卖的是90%扣,她就把青霉素的销售价打成95%,亏的5%用卖别的零售全额价格的补。就是明明是按全额收银的药品,电脑输入90%的价格,多收的钱用来补充青霉素亏掉的钱。如此,电脑上所售出的药品显示的就都是打折90%的了。
这不乱套了吗?这眼里哪还有一点规则和法规意识?是家里过日子啊?拆东墙补西墙?再说,药品也是商品,公司开办药房还是以利润为宗旨的啊?这个买卖不但没带来一丝利润,还搞乱了公司价格,更主要的是严重违反了《GSP》。来货也像是生意颇好似的十几大箱。实则是给搬运、验货等各项环节增加了无需的工作量且违规。
公司虽然给店长很大权力,每年也有个相当于形式上的员工评议打分。本来应该是密封的,店长就故意打开来要大家填。我给她打了20分,并向区块经理反映了这些违法违规的事情。
她还曾私下更改工作时间,因为处方药销售必须是要经过药师审方,她就应该是与我上对班的12小时做一休一的班,以保证药师在岗。可她就晚来早走的上日班,还跟我说,公司说店长上对班看不见员工,没法掌握店里和员工情况。我知道公司不一定能这样说,因为晚上没药师在岗是违反《GSP》的。
后来公司质量部检查时,发现了晚上没有在岗药师,就告诉她要当班到底。后来她是上做一休一班了,但还是下午5点就走。因为每天关门前要签字,她走的早签字栏空着,我都复印下来了。但区块经理几天没动静,店长还补签了字。看来大区经理不但不管,还当了保护伞和传声筒啊?
二、“小我、唯我文化”
后来这个经理来店与我们说这事时,竟说“我挺佩服她的啊?她这勇气和尽心尽力一般人做不到啊?”这还是在背后跟我们说,连一点谴责的话都没有?佩服?佩服违法违规?佩服不守规则?
这是怎样的认知和判断是非的理念呢?一个管理几十家药房的大区领导就这水平?一点法律规则意识都没有?反倒说“你们店5个人多了,应该4个”,这是敲打我呢吗?难道他不知道多的不是我吗?开办药房的人员配置,《药品管理法》和《GSP》都明确规定。法律设定的门槛,使我这样的专业人能够很容易进入上海的药业。但进来后被权力虐待的现象还是免不了的。
大公司职责分工明确,分管的部门各自为政。市场部找到店面了批下来,到时候招不到人耽误申报是人事责任。所以公司遇到符合条件的就储存到离其家近的药店先做着,开新店需要时再调。我们店就存了一个中专刚毕业的比定编多了一个,所以大区经理说你们店人多啊?他不怪罪违规者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和麻烦,反倒怨我反映了,找起我的毛病来了。
果然,后来店长离职盘点交接时,缺的药品他按金额自掏钱包补上就算解决了。还有一些问题他都不处理,包括公司是要他先兼代理店长,他就安排多拿奖金的那个店员替他,包括分奖金等具体操作都交予那个店员,他仍甩手。那个店员也同店长一样不辜负权力,给自己多分100多元奖金。
短短一二次的接触和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感到他就是一个滥竽充数、浑水摸鱼者。既没有对工作负责的事业心,也没有是非分明,实事求是的正义感。他就是一个摆设,一个配搭。他对给公司造成如此混乱的行为没有一丝批评?反倒赞许有加?如果是私企,外企这种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之招来罚款,处罚等风险是一万个不允许,不可能的。可这里就发生了,还发生的挺光彩,挺被人佩服,挺被保护?尤其是佩服和保护的是管辖药店的直接上级--大区经理。他公开说,就是提高卖钱额!那就亏本卖?尤其是零售药房?许可证上的经营范围明明白白地写着“零售”呢?批发行为就是超范围经营!提高卖钱额的后面是什么?动机和动力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完成指标,为了她的销售业绩?这是事业心吗?是为了工作,为了公司吗?如此枉顾法律法规,不顾一切的铤而走险,说穿了就是沽名钓誉!是为了稳定自己位置和权力的一种自我行为。是于人于公司都不利的损公利己的“小我”行为。
而销售的宗旨是利润,这种亏本的买卖对企业,对店里都是负效益,还打乱和破坏和了公司系统的正常秩序。这不是个小错啊?可这个分管该店的大区经理,竟持这种态度?还这样的轻描淡写?他更无视企业规则,更不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放在心上?也就是眼里更没有公司没有事业心?
没有什么能解释的,只因国企是国家的,不是自己的,不是私人的,不涉及大区经理自己的利益。他只要把他的上级关系搞好,管辖这块不出大问题,能保住他的位置和前途不受影响,他就OK。至于一些行为对企业利害的正负,不涉及自己利益都不想多过问而且还包庇。
三、“官本位文化”
由此,我们看到公司用人显现出的国企通病。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国企一样参与竞争,但这种多年延续下来的共性和弊端仍如影随形。我是东北医药二级批发站买断下岗人员。我经历了国企医药商业从计划到市场的演变。我们单位从朝南坐的,当年握有药品稀缺资源的卖家逐步衰落到被市场取替。
期间也转变企业机制,搞了承包,成立销售科,拓宽销售渠道,几个人一伙的小型批发部,开药店等都是自负盈亏的各种形式。但最终都抗衡不了来自各个背景的私营药店和批发,和医药公司及药厂一样,于2000年左右都破产了。药材公司400万卖给了现在的康盈医药连锁的老板,听说下面有70多家药店。我们单位也是300万卖给了一个私人搞药发财的大款。现在市里搞批发的医药公司都是私营的。
上海的国企比外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各区的医药公司都是一转身就变成了医药连锁。员工没经历下岗,即使买断了也和以前一样在药店里重新上岗,加金,还多拿到一笔钱。
因为上海市场大,厂家要花进驻费,一个品种就是1-3万多。还都是先铺货,卖完了的按数量结款,没卖的,近期的,过期的都退回厂家。那个区块经理就说过“骗厂家呗”,货退了进驻费是不退的啊?再加上大公司招牌,多年的关系,不断开发新药店,位置选择优先等。这样的实力私人药房是难以抗衡的。
如此,养活了一批民企没能力养的公司管理人员。这些人躺在国企的铁饭碗上,享受着国企的优越性。和以往我们那时一样,时间和精力用于琢磨关系,打听信息,谁上面有后台等,国企共性的东西在这里频繁显现:1、人浮于事,空谈误企2、相互内耗、亙相倾轧3、欺上瞒下、动作不断4、事不关已、怕事上身。
国企用人多选没有实际本事,善于吹牛拍马的庸才。这样才能满足经营者的虚荣心,首先是个人利益的得失,其次才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亏损的企业,没有亏损的厂长。只要能保住位置和权力,即使企业亏损,经济效益不会亏。一旦失去位置和权利,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都直接受到影响。
保住权力最有效的手段,是嫉贤妒能。选用没有实际能力,立场坚定的庸才。这个被公认了的结论我很认同。仅从药房工作的经历,我就感受到了这个国企余毒仍随处可见。店长拉人整人,搞人,编造等都有一套,有的甚至人品和业务能力极差,吹牛拍马却能居首的地痞一族。安排工作一口一个“我”,暗示权力的威风。又“我脾气不好啊?”暴露出的为我独尊。他们敬畏和懂得权力魔力,又能熟谙和运用权力,离间和摆弄员工。
国企体制确也驯化出了员工的奴性。听从指挥和围着领导转,通过密接向上爬,再摆脱受制于人的处境。
这样的混子很适合国企的土壤。可公司用这样的人,还不像老鼠得把公司磕碎了?他们这样挡着,公司能了解到底下的真实情况吗?上面都是靠层层汇报,闭门造车来管理公司的?而且奖金还是秘密分配的,反映问题没人管。之前店长分奖金我曾打电话给公司,因为我来公司是保底3000的,与奖金关系不大。后来我2900或2800了,问财务保底为何少了100元?回说老早就取消保底与奖金挂钩了,完就撂下电话。因为她们只看你店里的上报,其他什么疑虑差错都不管。
这里我还说一个这公司分类明显错误,但一直没人管的事。药品陈列是按照药理作用进行系统分类的。可公司有些分类根本就不对。比如避孕药属于激素类应该是内分泌系统但分到了妇科,午时茶应是综合类分到了消化,小儿感冒分到了清热解毒等诸多分类错误的。他们只是看了药品的第一个成分就确定了类别,可一个药都有好几个作用呢啊?令人啼笑的是,看到分类错误的不只一家药店,但却一直延续错误不改。原因是没人提出来,没人指明。如此,公司400多家药店的分类就仍是以此为标准。这现象多符合国企共性的第4条、事不关已、怕事上身啊。
国企改革,随之机制转换。国企参与了市场竞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经过这多年的市场洗礼,国企的特性和弊端仍时时显现在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当中。经营者用人风气不正,决定位子的不是能力,是立场和关系,而关系又来自各方,包括社会横向之间的利益交换等复杂关系。无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官为本,以官为尊的人治思想,专制观念极重。
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为何都跳槽到私企和三资?因为技术和管理能带来经济效益,那里才是任人唯贤,英雄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反之,那里也是退潮后的海边,容不得浑水摸鱼的裸泳者。